10月31日,北京一零一中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在“国优计划”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大中人才培养和课程与实验室共建等四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培养高素质科学类课程教师人才,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水平,为科教强国贡献力量。
据了解,北航是985工程高校,近年来在国内高校中的综合排名逐年上升,而一零一中学则是北京赫赫有名的重点中学。
签约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与熊永昌校长进行座谈。双方围绕大中教育衔接、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共建实验室等进行交流与探讨,希望通过本次签约,双方能在课程、师资、大中衔接等方面继续加强合作。
专业人士指出,两校强强合作,对北京家长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重大利好。此举可以为北京打造大中一体化协同育人的样板,为北京基础教育输送更多优秀教师人才,尤其是教育学科与理工科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让广大北京中小学生真正受益。
可以预见,北京一零一中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会为北京基础教育培养更多的“大先生”,而这些老师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或优秀领导者。
让名校培养名师
30所双一流高校助力“国优计划”
强教必先强师,想要真正实现科教兴国,拥有一大批专业水平过硬的老师必不可少。
现实中,北大、清华等顶尖高校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任教已经不是新闻。但是,名校“学霸”并不天然就是好老师。因为教师需要专门的职业素养,名校毕业生也需要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训练。
而教育部近期发布的“国优计划”,就是以双一流高校牵头,为中小学输送一批专业扎实,能力突出的高水平教师。
北航作为首批试点的30所“双一流”高校之一,在加强中小学后备师资培养方面有着良好的实践基础,在面向中小学培养兼具教育学科背景和理工特色的领军领导人才方面更是具有突出的优势。
“国优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名单
通过首批试点的高校名单,我们可以发现,这里有老牌综合性强校,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这些大学一直是我们国家顶尖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桥头堡,它们也必将在“国优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综合性名校,首批名单里还有一大部分是理工科顶尖名校,国科大、北航、北理工、同济、天津大学、华科、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等都位列其中。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理工大学呢?结合“国优计划”的培养方案,我们能看出“国优计划”的重点在于培养理工科优秀师资。
如果说过去的教师就是带学生刷题,在中考、高考中得高分,在竞赛中拿名次,那么未来的中小学教师,要真正承担起传道授业、立德树人、培养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承担起培养真正的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科学家的重任。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文东茅教授指出,“国优计划”是要发挥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学术优势,尤其是理工科方面的学科优势,培养出一批既懂得科学研究规律,又有深厚教育情怀和扎实教学能力的高水平科学类教师,让他们成为教师队伍中克难攻坚的“尖兵连”。“这个“尖兵连”人数规模不大,每年也就1000人左右,但承担的是培养真正的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科学家的重任。”
北京一零一中:令人向往的优质高中
据了解,首批“国优计划”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科学老师。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中小学教师则是孩子心中科学种子的播种者、呵护者。
黄海军副校长表示,一零一中是令人向往的优质高中,为北航提供了优质生源,近年来,大多数毕业于一零一中的学生成为北航各类竞赛和奖学金的获得者。他期待双方通过“国优计划”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合作,不断拓宽合作空间、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师资共享,创新中学和高校联合培养模式,探索大中贯通培养的机制与路径,培养教育与北航理工特色相融合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完成“双一流”建设高校培养高素质中小学教师的历史使命。
为基础教育培育“塔尖教师”
名校学霸将给中小学教育带来四大突破
新探索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国优计划”称得上是一次值得期待的探索。
“国优计划”打破了教师专由师范院校培养的传统,对于丰富教师培养模式、扩大教师来源、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目前30所试点高校尽管每年招收的师范生数量非常有限(不少于30人),但却意味着国家最高水平的高校将集体参与教师教育,顶尖综合性大学毕业生走向教师岗位将成为常态。
新机遇
“国优计划”对于有志于从教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机遇。
“国优计划”首次明确支持理工科应届本科毕业生在研究生阶段先修或选修不少于18学分的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并参加不少于8学分的教育实践,强化了“师范性”与“学术性”有机融合导向。
这一举措可以说是与国际上通行的在四年制文理教育基础上实施教师专业教育的接轨,也为国内高校实施本硕一体化教师职前培养提供了新模式、新路径。
新路径
该计划以科学教师培养为突破口,为弥补教师队伍短板找到了新路径,起到了示范作用。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科学教育改革首先要有一批高素养的科学类课程教师队伍,但当前我国科学类课程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都难以满足科学教育的要求。以小学科学教师为例,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全国小学科学专任教师24万人,校均科学教师人数为1.61人/校,数量严重不足;并且超过70%的小学科学教师为非理工科背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仅占2.69%。
解决科学类课程教师数量和质量问题,就要从源头上增加高素质专业化科学类教师供给。
针对这一问题,“国优计划”重点选拔理工科应届本科毕业生或面向在读理学、工学门类的研究生进行二次遴选,为中小学培养一批高素养科学类课程教师。
新要求
在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有着更高的期盼和要求。
“国优计划”的实施,无疑将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有利于逐步将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普遍提升到研究生层次,在顺应提升基础教育教师学历层次国际趋势的同时,更符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更高要求。
教育部实施“国优计划”,就是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承担中小学优秀教师的培养任务,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它绝不是找一批老“学霸”来培养新的“学霸”,而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熊永昌校长指出,两所学校都具有红色基因,在国家建设发展的历程中,北航人和一零一人的身影从未缺席。“国优计划”的推出是为了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这决定了中学与大学的合作需要高站位、宽视野、大格局,不仅需要做好大中贯通培养、协同育人,为国家科技自主发展培养创新人才,还要共同培养高素质科学类教师,卓越的学校培养卓越的教师,卓越的教师培育卓越的人才,以强师强教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