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9月欢天喜地把娃送到学校后,感觉轻松了不少,一切似乎都更有规律了,我也在忙碌的工作间隙,读了不少之前囤的书,见了不少一直想约的朋友。有了娃以后,整块儿自己的时间真的好难得。
希望这学期一切顺利,我也会陆续在家长帮和公号里,说说一年级时我们的那些鸡飞狗跳,权当记录流水账吧。
今天要说的是:收拾书包是自己的事,学习也是。
娃在一年级的时候,经常忘记带东西,课本、美术袋、水壶、跳绳、小黄帽……都忘带过,有一次甚至校服上衣都忘记穿了,一年级刚开学那阵常有发生,一开始都是发现后赶紧给送到学校去,有一次美术课,娃忘记带素描纸了,老师问起来,孩子说:妈妈忘记给我带了。
What?想想不对啊,怎么变成我的事了?
晚上回到家,娃说今天好几个同学没带素描纸,班里有一个同学把他自己的纸分给大家,还被老师阻止了,老师说这不是在帮他们,如果你帮了他们,下次他们还会忘记带,因为总会有人为他弥补。
老师说的很对。于是,我找了个时间,郑重其事的和娃说,以后每天上学的书包,要自己收拾了。
一开始,孩子确实有点不情愿,书包收拾的乱七八糟,动作也慢的很,丢三落四都正常,好几次我都忍不住想过去帮忙,最后还是忍住了,一定要给他时间和机会让他去尝试。忘记带东西,是自己的事,没什么好抱怨的,在学校承担应有的后果,下次自然就记牢了。只要坚持忍住不帮忙,不出一个月,孩子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改善,孩子进步了,自己也会很有力量感和成就感。
这个道理,也同样可以用在学习上。“学习是自己的事”,经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孩子不一定真懂了,甚至我们家长在一些做法上,也没有遵循这个原则,想要孩子有所改变,我们家长一定要先行动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说:“真正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的人格。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这里所说的“独立”,除了行为上的,还有思想上的,我甚至认为思想上的独立会更重要,因为他会影响行为。生活中穿衣、洗脸、刷牙、收拾书包等这些事务越独立,孩子就越容易把“学习也是自己的事儿”这句话践行起来。
给孩子主动权,让他自己承担责任。有权利选择做不做,什么时候做,怎么做。当然,也要自己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不做作业,那就承担第二天交不上作业的后果。
允许孩子选择学习什么,以及学习时间和方法。大方向由我们来把控,怎么学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
学习与娱乐相比来讲,终究是“枯燥的”,可能大部分的时候谈不上“享受”,想让孩子把学习当自己的事儿做下去,还需要为他赋予一份目标感和意义感。这个目标并不是“考多少分”,而是跟学习有关的梦想。
选一个放松的时间,和孩子聊聊他的梦想和兴趣,允许孩子随便说、天马行空的说,体会他在说的时候那种向往和动力,这个时候多给他肯定,呵护住他心中的那颗小火苗儿。
然后引导他去体会这个梦想在现实社会中的样子,比如,梦想成为宇航员,那就要学会驾驶和维修航天器,还要有必备的航空航天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等等,最后,和孩子一起规划达到梦想的途径都有哪些。
用目标倒推方法和路径,这个梦想就和眼前的学习有关了,因为学习是为自己的目标和人生服务,他就能把学习当自己的事儿了。
其他的事情也是一个道理。有了兴趣和目标,做任何事情都有自驱力。我们的鸡娃路才能越走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