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贯之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指他的学说中贯穿着一个核心思想。今天,“一以贯之”拥有了新含义,“一”可以是规律、原则或宗旨,指导我们贯彻落实,引领个人、国家发展。
一以贯之,其行也在乎“贯”。“贯”者,即为贯穿、贯彻,是以“一”为精神、价值引领,将思想付诸实践,使得“一”在实践出发挥作用。从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再到而今的人民当家作主,虽然为政的制度、政策、执行方式都在不断变化发展,但其“民本”的精神内核一直在得到发扬,而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实践也让民本思想深入民族血脉,让民本的理想不断成为现实。可以说,“贯”的行动是血肉,是将“一”充盈外化的必要条件。
一以贯之,其心也在乎“一”。“一”者,即为正确、积极的发心,指导我们走上康庄大道而非误入歧途。自古有义利之辩,君子以义而贯之,小人以利而贯之。以义贯之,有范文正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之忧国忧民,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精忠报国,有谭嗣同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舍生忘死,他们都用实际行动丰盈“义”的诗篇。而以利贯之,则有恩将仇报、通敌卖国、不肖种种,一生唯利是图,害人害己,为国家民族蒙羞。可见择“一”以贯之,此“一”必应以向上向善的发心为准则,才能引导人正确地贯彻实践。
一以贯之,一为方针,贯为之实践,看似简单的表里关系,实则不然,方针无法离开实际情况来空谈,“一”的内核需在贯彻落实中得到充实和丰盈,正如你要写“仁”,就不能只写“仁”,你要写克己复礼,要写行恕终身,要写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离开了这些实际行动,“仁”就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一以贯之不单是将初心外化的行动,也是实践向精神内核的反哺,对心灵境界的升华。
揆诸当下,时局纷繁复杂,人们更易在波涛翻滚中迷失。因此,我辈青年应寻找到属于自已、属于时代的“道”,一以贯之,贡献青春力量,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