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贯之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诚然,孔子学说以一个“仁”字为线索,连接其其间浩翰而磅礴之思,贯穿义、礼、智、信等各分支。今日,我们身处兼具多变性与模糊性的“乌卡时代”,重新解读“一以贯之”的思想,是极为必要的。
“一以贯之”,是在零散的“不同”中把握贯穿始终的“相同”的部分。凡作学说者皆须掌握“一以贯之”的能力。以物理学发展为例,自16世纪起伽利略正式敲开新物理大门后,4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以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学为中心,在各领域下再明确方向,向深挖掘;门捷列夫重新梳理整合已发现的元素,以“主族”和”周期”两个维度寻找元素间的共性,方有元素周期表的诞生;孟德尔在成百上千个豌豆杂交实验结果中按性状重排区分,终于找到其间一以贯之的遗传学两大原理。学术研究需要的不仅是区区一个“坚持”的一以贯之,还需要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寻根本规律”的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的智慧不仅以其“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求本寻根惠利于科学研究,也以其“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人生发展。看似对立的理念、不同的行事方针,也可以蕴含相同的处世原则和生命理解。譬如儒、道二家,长久以来分别以“入世”济天下与“出世”游己身的表里思想浸润着中国人的心灵,但二者不同的主张背后,何尝不是都在构建、完善人们的心灵?中国古话讲得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没有人会因杜甫的忧国忧民与老年一句“回首风尘甘息机”的矛盾而指摘他,正是因为儒道理念并非相悖,而能相互裨补,让人生自始至终实现“自在而丰盈”这一同样的宗旨。
回首今日,环境的多变性仿佛滔天巨浪,将每一朵浪花卷入纷繁复杂的当下生活,在这样的情境中,我们更应该学会运用”一以贯之”的魄力,明白我们的方向,亦明白我们有所坚守,明白为何理想、处何立场。今天的中国建立起了中国跨度、中国速度、中国深度等特征名词,离不开改革开放以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谋划与研发人员们一以贯之的坚守,国家政府一以贯之的支持和鼓励。倘没有这样的“一以贯之”,何来今日中国之日新月异?
在这个时代,我们要运用好“一以贯之”的思想,明确方向,永不停止奋斗;始终有理想、有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