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中
一以贯之
面对卷帙浩繁的孔道学说,孔子曾言掷地有声,“吾道一以贯之”,一个核心思想如丝游走其间,使其全部学说紧密交织缠连。观当今社会,时代洪流不息,尘世攘攘缠身,对于零散现象与不同举措,或许将一定原则与立场一以贯之,方可行稳致远,成就灿烂明天。
“一以贯之”指在无数现象与举措中,某一根本规律、原则宗旨始终不改,其本质是对自身立场与价值观念的坚守与遵循,是人这一客体对主观判断的自我呈现。当今时代,其体现为面对信息与物质冲刷,而始终不曾改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价值取向与情感认同准则。
“一以贯之”的思想使我们始终保持自我,具有独立的意识与人格。拥有自身的核心思想,方可将“我”与“他人”、“他人”与“他人”进行区分。正如儒之“仁道”、道之“无为”、墨之“兼爱”,有了这一根本不变之物,各学派之间得以分离并各自成长与发展。每个人也因其独特的人格而处于社界独一方位。“一以贯之”的思想使每个人心中涂上底色,筑起自身底线,避免其成为契诃夫笔下之变色龙,千人千面,却在于他人的趋附与应和中丢失自我,虚伪面具之下只剩一片空白。
与此同时,“一以贯之”并不代表单一形式方式与呆板思维体系。正所谓“相同对不同,不同对不同”,“同”的是不变的原则与立场,而“不同”的则应是处事方式与形式态度。追往昔,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他人态度截然相反的背后,是对“医治”中国这一原则的矢志不渝。可见,“一以贯之”思想,一以贯之的应当是精神原则,而非行为体现。
还应注意的是,“一以贯之”的背后,有着思维认识在生活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始终不变”并非意味着故步自封,随着个人生活阅历的增长,个人精神与物质层面自洽,“我”与“他”握手言和,人的行事原则自当有所改进,此时亦不必庸人自扰,只需敞开心扉,拥抱新的自我。
世风并非代表圭臬,主流价值观亦是参考而非标准答案。当自我准则与其有所偏差,“走自己的路,让他们说去吧”的警世箴言不失为更好的选择。
愿我辈青年都可找到“一以贯之”的原则,走出独属于自己的灿烂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