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文生义,单由这“贯”字中间长长的一横,我们便可以推知,这“一”必定是连接始末、统率全篇、极为重要的。而孔子又诉诸我们“吾道一以贯之”,可见这个“一”必定是贴近“道”的,是具有根本性、核心性的。因此,“一以贯之”就是在启示我们要寻求一个核心来统率全篇整体。
“一以贯之”作为探究世界、追求发展的理论无疑是有效的。孔子本人用一个核心思想贯穿了他的全部学说,因此儒家在后续的发展中也可以围绕着这一核心而不致偏离。个人尚且如此,国家便能更上一层。纵观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史,到处都能看见“三步”、“五步”的“几步走”计划,贯穿其中的“一”便是“划分阶段,稳步发展”。例如我国的探月工程就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又例如可燃冰开采也分为从“理论验证”到“商业化开采”五个阶段。我国正是将稳步发展的战略一以贯之,才能在科技的前沿领域与美国这样的强国不相上下。
但是,也有人对“一以贯之”产生了误解,认为它“刻板”、“认死理”、“不懂变通”,这是因为他们所理解的“一”在整体中并不具有根本性和核心性。就以生活中制面条为例,有人看到制面师傅坚持以手和面而不用机器,生意红火。便将生意兴旺归结于运气和噱头,认为用手和面是认死理。但在此处,所谓的“死理”正是“一”。旁人认为的“一”是生产效率,是省
时省力。而师傅认的“死理”是面的筋道、口感,是为消费者着想,这才是真正贯穿于制面中的“一”。
当今有很多人同样抱有误解,他们非常清楚“一以贯之”的带来的优势,却又踌躇于找不到“一”或是无法做到“贯之”。其实“一以贯之”真的不难:“一”是贯穿始末的,那么你的目标、你的理想就是“一”;“一”是统率全篇的,那么你的行事方式、你的原则就是“一”。而在寻求到根本的“一”后,便不能再因外物而移。这样,即使“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能“贯”穿大地,以至于“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究其根本?用心“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