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前的今天,日军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如今,硝烟早已淡去,但历史的伤疤永不能忘。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确定革命文化内容主题,注重反映理想信念、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爱国”主题类的文章,符合中考评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的加分项。
为此,特别整理了爱国主题的满分作文及素材,供同学们阅读、收藏、摘抄……
满分作文
致敬那些孤勇者
王静 天水长城中学
92 年前的今天,日军的炮弹蓄意轰炸我国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当中国面临巨大灾难时是无数浴火奋战的孤勇者,奋起反抗,为国人踏出一条“生路”。所以,当看见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时候,我会想起昔日英雄们的奋战身影: 当国歌响彻耳畔的时候,我会致敬那些为了一丝希望付出万分努力的孤勇者!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刑场上的赵一曼目光坚定,放声高呼。“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员赵一曼便前往东北带领群众进行抗日斗争。为了便于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下,一直到牺牲,她都再没见过自己的孩子。1935 年,赵一曼被捕。为了让赵一曼交出情报,特务们用尽各种酷刑,用钢针刺她的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她,用辣椒水和掺着小米儿的汽油,往她的嘴和鼻子里灌。赵一曼虽然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供出任何有关共产党和游击队的情报。
正是有了赵一曼女士的“舍子从戎,奔赴国难”,更多国人受到鼓舞,义无反顾奔赴祖国最需要、战况最紧急的地方,开展抗日斗争。她,堪称孤勇者。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当年义愤填鹰写下《就义诗》的吉鸿昌如今早已化作一缕青魂,但他的崇高精神和浩然正气,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努力。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吉鸿昌正“环游”欧美。“你若说日本人,便可受到礼遇。”听到此,吉鸿昌立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却认为当中国人无上光荣!回到上海,吉鸿昌找到中共地下党组织,商讨抗日救国大计。得知冯玉祥决心与中共合作,共同抗日,吉鸿昌在天津为抗日武装发动察哈尔抗战计划而四处奔走,不惜毁家纾难,变卖家产。面对国民党的军法会审,他义正词严“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这已是我毕生最大光荣。
正是有了吉鸿昌的“正气浩然,慷慨就义”,群众们才能团结一气,共赴国殇。他,堪称孤勇者。
还有赵尚志、何香凝、陈毅·…..他们用血肉之躯与坚强意志,诠释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忱。如今,我们也将拿起接力棒,用实际行动捍卫国家尊严。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名师点评]事例典型,内容充实。文章以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为背景,重点讲述了赵一曼、吉鸿昌两位抗日英雄的典型事迹。内容充实、具体,使读者感同身受。2巧用反复,强化情感。文章在开头和中间均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正是有了……才有了……”使得人物的垂范作用得以突显,也强化了作者对“孤勇者”的情感。